365备用网址  > 林业资讯  > 林业大事件

夏木阴阴正可人——新化县林业扶贫工作掠影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板  发布时间:2017-08-08


  盛夏的阳光白晃晃地射在身上,火辣辣地晒得肉痛,但才忙完果桑事不久的王丽云却满心欢喜:150亩无花果正是成熟的时节,正需阳光普照。今年38岁的王丽云是新化县科头乡对江村人,在浙江义乌金镇打工8年期间学会了桑树种植和综合利用技术。看准林下经济广阔前景的她放弃高薪,毅然于2013年回到家乡,下决心带领父老乡亲种植桑果,发家致富。试种成功后,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今年,她又成立公司,流转山地1400亩,种植桑树、无花果等,安置30个贫困户主长期做工,1200个贫困人口做临时工。仅此一项,就可帮贫困户增收666万元。并已将桑树、无花果推广到了新化桑梓、炉观、维山等乡镇。她还决定下半年精、深加工桑果、叶、枝,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争取2019年试验成功,为贫困户谋福利。而这只是新化县发展林业经济,带动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一个典型。
  新化地处雪峰山东麓,境内崇山峻岭,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687个行政村,总人口148万,是湖南省林业大县:林业用地312.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94%,森林活立木蓄积量784.2万立方米。新化是国家首批扶贫攻坚重点县,也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县。全县有贫困村204个,贫困户58070户,贫困人口178053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将过去的穷山恶水变为金山银山?近年来,新化县委、县政府积极改变观念,因地制宜,大做山水文章,大力开展了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公益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吸纳了全县177个贫困村,7.5万贫困人口以劳务、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参与到造林、管护和林业产业发展中,切实享受到了"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政策的实惠,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果。
退耕还林政策好
  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启动以来,新化县坚持"输血"与"造血"并行,把退耕还林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农户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宜茶则茶、宜果则果、宜油则油。现已高标准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10000亩,新造茶叶2049.8亩、油茶5628.8亩、特种水果1131.4亩、观光生态林1190亩。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积极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涉9个贫困村,116个贫困户,贫困人口455人,面积563.15亩。出现了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的良好局面,山区群众也真正实现了"靠山吃山"。
比如,新化县奉家镇渠江源村,就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为依托,在2015年11月,成立了"新化县渠江源村川坳瓜卢山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合作社入股98户,人员393人;其中贫困户33户,贫困人口135人。合作社计划3年种植茶叶面积2000亩,现已种植茶叶面积1013亩(其中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563.16亩),贫困户种植面积313亩,全部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同时建立茶叶加工厂一个。渠江源村把茶叶产业和观光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为了鼓励全村贫困户尽可能多地入股合作社,该村降低入股门槛,入股形式多样:无劳动力贫困户可流转土地给合作社,每年土地租金收入每亩300元;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自己种植茶园,以茶园土地入股;贫困户还可以现金入股,入股实行保底分红(即每1万元保底1000元以上利息分红),贫困户入股金额达100.4万元。
  同时,合作社采取多种措施助扶贫:无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苗木和每年每亩肥料200元;为解除贫困户销售难的后顾之忧,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并且,贫困户的鲜茶叶收购价高出当地行情价格0.5元/公斤;聘用奉海辉等6个贫困户为合作社长期工,每年为6个贫困户增加收入不低于3万元;同时,2016年聘用临时工564个工时,2017年到6月止用工535个,为贫困户增加收入131880元。
  目前,该村茶叶种植面积逐渐进入盛产期,通过产业发展,每年为贫困户增加收入30万元,人平收入超2200元。现已实现精准脱贫15户,脱贫人口61人。渠江源村一组奉海辉,今年39岁,家庭人口4人。父母体弱多病,无其它经济来源,小孩上初中,开支不少,他妻子因贫困原因与其离婚,是典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他加入合作社,同时被聘用为长期务工人员,并进行免费的茶叶加工技术培训。合作社免费提供苗木和肥料,帮助他家种植了茶园面积31.6亩,享受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这两年每年收入达6万元。今年村里在调查脱贫情况时,他第一个主动报名脱贫,并自豪地说:党的好政策,我们得实惠!渠江源村16组奉友军,今年36岁,家庭人口4人。父亲早逝,家中房屋于2014年失火,所有财产付之一炬,身无分文。自己又无一技之长,面临住房和经济的双重压力。正苦无出路之时,2016年请他加入合作社,并无偿给他提供一台犁土机,专门给合作社培护茶园。合作社无偿提供苗木和肥料帮助他发展茶园8.1亩,享受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现每年收入达56000元,一举脱贫。他逢人便讲:感谢党的退耕还林政策,感谢政府建了住房,感谢合作社有了长期稳定的收入。
公益林里有黄金
  作为全省林业大县,就不能不提到公益林,何况公益林占了新化县林地的半壁江山:在该县目前的312.9万亩林地中,公益林面积155.3699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49.65%,其中国家级公益林107.5741万亩、省级公益林47.7958万亩,涉及28个乡镇940个村13万余户林户。
  近年来,由于中央、省级财政投入的加大和新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新化公益林面积逐步增加,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稳中有增。2016年,新化林业局按省里的规范要求,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对全县公益林重新进行了区划调整规划设计,上报补充区划省级公益林139952亩,目前已通过省林勘院审核,预计2017年年底可通过省厅审核。到时又将为新化林农增加200余万元经济效益。4年来,该县共争取9736.58万元公益林补偿资金,其中,7116.0698万元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户,较好地起到了生态脱贫的作用。2016年,新化县公益林补偿涉及全县28个乡镇、林场的177个贫困村、工区,面积741199.5亩,补偿给贫困村村民10747392.75元。
  鉴于新化县公益林占据半壁江山的特殊现状,该县年年聘请护林员护林防火。2015年以来一改往年护林员队伍大、待遇低、护林效果不明显的现状,以乡镇群工办为单位合理划分管护区域,聘请386名护林员对全县所有森林资源实施联村管护。为将生态保护与扶贫攻坚有机结合,2016年9月县林业局按照按照"县管、乡聘、村用"的聘用原则,又一次组织全县30个乡镇(办事处、国有林场)通过村级选聘,乡镇审核公示后报县林业局审核备案等程序,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再次选出了林业生态护林员356名,并张榜公示,全县护林员队伍进一步壮大。如水车镇就由镇里统一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来镇里进行笔试、面试,最后按成绩择优选聘了25名具有劳动能力、热爱森林资源保护的生态护林员。县林业局将全县初选的356名生态护林员相关资料和县扶贫办核对后上报到省林业厅,一次性通过省林业厅审核验收,无一差错。
  目前,全县356名生态护林员登记建档、管护协议签订等工作已全面到位,护林劳务报酬每年1万元。今后全县356户贫困户(1314人)每户每年将有10000元稳定的收入来源,可以实现脱贫,达到习近平总书记"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扶贫要求。公益林护林员队伍的组建,为贫困地区生态脱贫提供了思路。
为了防止林农因林木灾害而导致再度返贫,从2012年起,新化对公益林全部进行了投保。2016年,该县公益林参保面积为156.40万亩,保险金额为6.256亿元,参保率达到了全县林地面积的49.98%。公益林的参保,惠及千家万户,给林农吃上了一颗定心丸。2013年,全县公益林受灾理赔资金为138万元;2014年,全县公益林受灾理赔资金为157.9万元;2015年,全县公益林受灾理赔资金为145万元;2016年,全县查勘公益林受损起数35起,理赔金额148万元;2017年,全县核查灾毁38起,面积6466.45亩,目前正与保险公司协商赔付工作。
精准扶贫显奇效
  对于新化林业部门来说,不仅要搞好自己挂钩点的精准扶贫工作,更要搞好全县林业行业的精准扶贫。
为此,该局一方面成立了以局长苏传佑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精干的扶贫工作队,驻村入户联亲,开展结对帮扶。该局多次组织全局结对帮扶责任人深入挂钩的古台山林场峨梨工区、董家工区118个贫困户家中,为贫困户建档立卡,了解贫困原因,做到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落实脱贫计划。2016年,该局通过各种途径协调资金约60万元,帮扶工区种植黄精、天麻、玉竹等中药材约68亩,高山寒水养鱼15亩;帮助和协调解决了董家工区五组至六组6.5公里产业断头路的修建;慰问困难户和资助困难学生60名。
  另一方面,该局科学规划行业精准帮扶,调动全县贫困户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该局制定了《365备用网址"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实施方案》和年度扶贫工作计划,明确扶贫工作任务和措施,坚持将林业扶贫与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通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种植油茶、茶叶、经果等经济林。并积极引导经营主体流转贫困村、贫困户的土地去发展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扶持10个以上林业特色基地,使有林业生产条件和发展林业意愿的贫困户人均有1至2亩的经果林。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经济林,增加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实现精准脱贫。今年全县统筹扶贫资金1500万元,计划发展油茶10000亩,对贫困户参与油茶种植每亩补助1500元,非贫困户补助减半。仅此一项将为全县3万户贫困户直接增加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天龙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扶贫产业带动协议,为贫困户在种苗供应、技术支持和产品销售提供保障。新化绿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在乐柏、山联、向北等村签订扶贫产业帮扶协议,带动了周边贫困户120户积极参与,在高寒山地种植黄精2000亩、天麻3000窖,户均增收3500元。
  同时,为了用好用活扶贫资金,该县通过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大户支撑、农户参与,将财政扶贫资金和发改、水利、林业等涉农政策项目进行捆绑,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项目投入,使扶贫资金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2016-2017年,新化累计整合营造林项目资金547万元用于精准扶贫,归口县扶贫办管理使用。其中2016年第一批森林抚育补贴项目,资金100万元,建设面积10000亩,由46个施工大户承包施工,施工人员中有贫困人口1000余人,获得工资收入70余万元。另外,2016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工造林中央预算内投资540.66万元,封山育林中央预算内投资45.91万元,共计资金586.57万元。其中,参与造林贫困人口85人,造林工日7650个,获得工资收入114.75万元;参与经济林造林合作社种植后收益分红的贫困人口200人;参与封山育林管护人员7人全部为贫困人口,5年可获得补贴35万元。
  为提高农民素质,推动林业科技扶贫,新化通过派驻扶贫工作队、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扶贫和劳动力技能培训,走就地创业、外出务工、增收脱贫的发展之路。同时围绕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办好科技示范基地,发挥基地的聚合、辐射、示范作用。如亿园苗木培植专业合作社聘请全国"灵芝之乡"安徽金寨县的技术专家帮助贫困户传授灵芝栽培技术;林业局科技站常年派驻技术人员应用测土配方技术,指导鑫源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发展多花黄精科技推广示范种植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带动周边贫困户种植灵芝、天麻、黄精、厚朴等中药材基地53500亩,人平增收5000元以上,贫困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林下经济硕果丰
  新化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备发展林下经济的自然条件和优势。境内天然药用和食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拥有中药材894种,被誉为"湘中药谷"。依托资源优势,新化县采取单户经营、联户经营、家庭林场(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方式,引导示范带动林户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产品安全、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之路。
  到2016年底,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了288000万元,2017年上半年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了50000万元,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已达110个,注册资金182600多万元,发展社员83200余人。全县种植规模在1000亩以上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基地已达32个,产业基地169个,花卉苗圃基地7个,林业经济经营面积达108.54万亩。涌现了华人中药、绿源农林科技、天华中药、中派家具、渠江薄片、实竹杨梅、湘桥油茶等省级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全县林下经济朝着规模化、专业化、高效化发展。据统计,产业基地带动了全县1.56万户林户的参与,其中新化县7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3500元以上,直接促进林户的增收,有效地助进了全县贫困户脱贫致富。新化县荣获了首批省级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2014-2015年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荣誉,2家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家企业被列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由于上下同力,因地制宜,新化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呈现出五个显著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整合资金,着力引导林下经济发展精准化。新化出台了《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项目和农民增收脱贫的重要举措;建立林下经济专家顾问组,围绕市场定位、品牌建设、技术攻关等方面开展林下经济的战略研究,提供前瞻性的咨询和建议;集中整合林业、农牧、水利、交通等部门的涉林涉农优惠政策,重点向发展林下经济的农户和基地倾斜,每年安排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全县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区域化。新化因地制宜,将全县林下经济发展区划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旅游四大块。2016年林下养殖面积达2.89万亩,产值达31000万元;林下产品采集面积达27.63万亩,年产值达36000万元。重点围绕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湾国家湿地公园、梅山龙宫、紫鹊界梯田等四大旅游区及沿线的乡镇开展以周末度假、特色餐饮娱乐、林事体验和采摘活动为主的休闲旅游业,森林景观利用面积达57.55万亩,2016年产值达145000万元。
  三是龙头牵头、基地为范,示范带动林下经济发展特色化。在现有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大、基础条件好、技术成熟、产品优良的企业或专业户中,该县培育了一批起示范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大户,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利用企业的技术、资金、营销市场资源,实施"公司+基地+农户"联合经营的模式,努力营造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局面。如新化县绿源农林科技公司组建了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500多人,辐射带动农户1500多户(其中贫困农户650户),种植中药材、水果1万余亩;新化县实竹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近年长期募工15余人,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2000元,产业直接带动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新化县天华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厚朴种植基地3000余亩,带动周边乡村种植厚朴2.5万亩。
  四是讲究品牌、打造名品,不断提升林下经济发展优质化。新化根据林下经济发展条件、特色产品和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积极打造一批具有新化特色的品牌产品,加大对品牌和产品营销的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拓展林下经济产品市场,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渠江薄片、柳叶眉茶等已成为著名商标,九蒸九晒野生黄精、灵芝孢子粉、仿野生紫鹊界天麻已注册为"奉家山"商标,龙牙百合、黄精糯米酒注册为"正龙名居"商标,厚朴注册为"琅八郎"商标,并着力打造成省内著名商标和名品,全县已有10个林下经济产品申请注册了商标。
  五是以点带面、精准帮扶,不断推进林下经济发展产业化。近年来,新化林业部门对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企业扶贫措施也越来越得力,扶贫硕果累累,为新化的产业脱贫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如,对新化县伟星竹木有限公司,林业部门2016年投入35万元在架桥村、太平村、马路村等地建设楠竹产业基地,大大改善林区道路;投入20万元扶持企业发展。该公司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9人,平均月工资2600元,年均增收31200元;基地建设吸纳贫困人口105人,年均增收18000元;对贫困户的楠竹收购价格比其他人员高20元每吨,年增加开支11万元。2015年,林业部门支持新化县中派集成家具有限公司企业生产技术改革专项扶持资金30万元。该公司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6人为公司员工,为精准脱贫打下坚实基础。林业部门扶持新化县恒安工贸有限公司产业发展资金20万元,企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4人为公司员工,人均年增收入30000元以上。新化县唐奇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化县中药材特色产业园的主要实施单位,林业部门在产业园建设扶持资金100万元。该企业与荣华乡800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订扶贫产业带动协议,在种植项目、种苗供应、技术支撑和产品销售等方面做好服务,为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提供长足动力。
  目前,新化县现有油茶13万亩、毛竹44.3万亩、中药材5万亩,花卉、苗圃基地5000亩,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40余万亩,其中毛竹、油茶、中药材加工产值都在1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了以中药材、油茶、花卉产业、林产加工、林下经济及森林旅游等为主的多元化林业产业格局。这些特色产业在新化县形成了一条从育苗到基地建设、加工、销售产业链,通过林地流转、技术培训、抚育管理劳务投入、订单收购、合作经营、加工制造用工,吸纳了全县20余万农民发展林业生产、林下经济、森林休闲旅游,直接带动了相当一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全县林业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2万余人,年产值5亿元,规模以上林业企业林产品加工产值与林业产值占比在34.3%以上。新化县荣获第三批"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大熊山获评"国家森林氧吧",龙湾湿地公园纳入了环洞庭湖湿地重点建设项目范围......这些荣誉和成绩的取得,既是林业部门和广大林农艰辛付出的结果,也是对新化林业工作的肯定和见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有风雨、也有坎坷,但新化林业部门的同志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装在心中,以建成全省重要的现代特色林业强县为目标,在"绿色崛起,科学跨越"建设生态新化的进程中再谱新篇、再建新功!

(娄底本报记者 刘明军 通讯员 黄利华 阳绿安 康朝健 高文龙 龚佳辉)

信息来源:365备用网址管理员 | 责任编辑:365备用网址管理员